舌尖上的丝绸之路!国内食品饮料品牌出海:困局与破局之道

2025.05.15 来源:中国包装网 阅读量:8

导读: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务院2025年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修改〈快递暂行条例〉的决定(草案)》。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继游戏、短视频成功出海之后,食品饮料企业正成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新力量。盒马将 300 余款自有商品推向美、澳市场,王老吉等传统品牌积极布局全球,新茶饮品牌的海外门店也在不断激增。然而,中国食品饮料品牌在出海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诸多困局。但与此同时,市场也出现了转机,企业通过在营销、渠道等方面采取突破策略,正努力构建可持续的出海模式。
 
困局:“叫好不叫座”的尴尬现实
 
中国食品饮料品牌出海,虽有一定的声势,但实际销售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叫好不叫座”成为了普遍难题。在欧美等主流市场,中国食品饮料的渗透率极低,多数品牌仅仅局限于华人超市,难以打入本土主流市场。这一现象背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长期以来,中国食品饮料主要依靠海外华人市场,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消费闭环。华人超市成为了中国食品饮料的主要销售渠道,虽然这为产品提供了一定的市场空间,但也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由于华人超市的消费群体相对固定,中国食品饮料很难接触到更广泛的本土消费者,从而难以扩大市场份额。
 
此外,出口的中国食品饮料大多为低价刚需品,产品附加值较低。这使得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难以树立高端形象,消费者往往将其与低质量、低价格联系在一起。在欧美等对品质和品牌有较高要求的市场,这种印象无疑成为了中国食品饮料品牌拓展市场的一大障碍。
 
转机:海外消费趋势带来的新机遇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但海外消费趋势的转变为中国食品饮料品牌出海带来了新的机遇。以美国市场为例,消费者对重口味食品的需求不断上升,这为具有独特风味的中国食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食品品牌开始以风味为核心,进行精准创新,试图突破文化壁垒。像 Fly By Jing 辣酱、王老吉、旭日皮蛋、卫龙辣条、洽洽瓜子等品牌,通过调整产品定位、创新吃法、融入当地习惯等方式,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Fly By Jing 辣酱针对美国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对产品进行了改良,使其更符合当地消费者的口味需求。同时,该品牌还通过创新的营销方式,将产品与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相结合,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
 
在生鲜和预制菜领域,中国食品品牌也实现了从单品到体系化输出的突破。随着海外消费者对便捷、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生鲜和预制菜成为了热门品类。中国企业凭借其强大的供应链优势和丰富的产品种类,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一些企业不仅能够提供高品质的生鲜和预制菜产品,还能够为海外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
 
营销突破:将“争议性”转化为传播杠杆
 
在营销方面,中国食品饮料品牌积极创新,将产品的“争议性”转化为传播杠杆,借助社交平台和网红效应,开展跨界联名、体验式营销等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
 
许多中国食品饮料产品在海外市场具有一定的“争议性”,例如皮蛋、臭豆腐等。这些产品的独特口味和气味在一些人看来是难以接受的,但也正是这种独特性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一些品牌巧妙地利用了这种“争议性”,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例如,旭日皮蛋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有趣的视频和图片,展示皮蛋的制作过程和多种吃法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平台立场无关。

    相关阅读 更多

    正在热搜:绿色包装

    • 绿色快递:政策引领下的中国实践与突围之路

      当前,中国快递业日均业务量超3.5亿件,每减少1克包装材料就意味着年减碳36万吨。在政策、技术、市场的协同作用下,绿色快递正从行业自律升华为社会共识。
      绿色快递再生资源
      2025-03-13 09:24:37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中国包装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华昭集团(中国包装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包装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中国包装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包装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10-82460369;邮箱:cheney.yin@chinaeol.cn。

    绿色包装评价创新中心二维码

    绿色包装评价创新中心

    订阅包装公示信息

    共享绿色创新发展

    参与绿色公益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