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东西时发现包装上的小陷阱?这些 “文字游戏” 你遇到过吗?

2025.05.16 来源:中国包装网 阅读量:6

导读: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务院2025年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修改〈快递暂行条例〉的决定(草案)》。
 
家人们,咱平时买东西,是不是经常被包装上一些花里胡哨的字眼吸引?什么 “零添加”“无糖”“纯天然”,感觉可健康、可划算了。但你有没有想过,这里面可能藏着不少 “文字游戏”,一不留神,咱就掉进商家设的小陷阱里了。今天咱就一起来唠唠这些让人防不胜防的包装套路。
 
就说这 “零添加” 吧,现在市面上到处都是标着 “零添加” 的商品,好像加了这仨字,东西立马就高大上了。我上次去超市买蚝油,一抬头,就看见一款蚝油瓶身标签上斗大的 “0 添加”,可显眼了,当时我就想,嘿,这不错啊,肯定健康。结果再仔细一看,下面有一行特别小的字,写着 “0% 添加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含量未检出”。好家伙,闹半天,人家就说不添加这两种防腐剂,别的可没保证。还有那益生菌风味发酵乳,也是大剌剌地写着 “0 添加”,还特意注明 “不添加明胶、合成色素、甜味剂”,乍一看,挺让人放心,可再瞧瞧配料表,还是有其他不太熟悉的添加剂。这 “零添加”,有时候真就像个幌子,商家抓住咱追求天然、排斥食品添加剂的心理,在这上面大做文章。
 
再讲讲 “无糖” 和 “0 添加蔗糖”。现在大家都知道要控制糖分摄入,商家也瞅准了这一点,好多商品都打上了 “无糖”“0 添加蔗糖” 的标签。我有一回给家里老人买饮品,看到一款活性乳酸菌饮品,包装上 “0 蔗糖” 三个字可醒目了,我当时就想,这给老人喝正合适啊。结果回家仔细一看配料表,蔗糖是没有,可添加了食用葡萄糖啊,这跟有糖有啥区别。还有那酸奶,有的标着 “0 添加蔗糖”,蔗糖含量确实未检出,可配料表里头有 “三氯蔗糖”,这也是甜味剂啊,属于食品添加剂的一种。按照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专用于营养标签标示的糖,指的是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之和,产品含糖量得≤0.5g/100g 或 100mL 才符合声称无糖的要求。所以啊,食品标签上写着 “0 添加蔗糖”,可不代表不含其他糖。
 
还有一些包装上的小细节,也特别容易误导咱。就比如说有的商品包装正面,印着个大大的 “0” 字,咱第一反应肯定是 “零添加”“无糖” 这些健康概念吧。像某品牌酸奶,有两款产品包装上都标着 “0”,不仔细看还真发现不了区别。蓝色 “0” 的那一款,代表蔗糖为 “0”,可红色的 “0” 字右下角有商标的 “TM” 标识,这红色的 “0” 压根就不是表示蔗糖为 “0”,看配料表就知道,瓶里酸奶是含糖的。还有那些带 “土” 字的商标,什么 “壹号土猪”“德子土鸡”,咱看到 “土” 字,就觉得这肉肯定天然、健康。但实际上,这 “土” 只是人家商标的一部分,跟咱理解的 “土” 概念可能没啥关系。“壹号土猪” 的养殖方式说不定和普通猪没啥两样,就是借着咱对 “土猪” 的偏好,把价格提上去了。
 
咱作为消费者,真得长点心眼。以后买东西,可别光看那些醒目的宣传语,一定要养成仔细查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的习惯。看到那些花里胡哨的包装宣传,咱得理性看待,别盲目相信。要是对某个食品的宣传有疑问,先别急着买,多查查资料,或者问问专业人士。要是发现商家存在虚假宣传、误导咱消费者的行为,咱也别忍气吞声,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维护咱自己和其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家人们,咱赚钱都不容易,可别被这些包装上的 “文字游戏” 忽悠了。希望大家都能擦亮眼睛,买到真正健康、实惠的东西。觉得这篇文章有用的,麻烦动动您那发财的小手,点赞关注一下,祝您生活顺心,干啥都发财!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平台立场无关。

    相关阅读 更多

    正在热搜:绿色包装

    • 绿色快递:政策引领下的中国实践与突围之路

      当前,中国快递业日均业务量超3.5亿件,每减少1克包装材料就意味着年减碳36万吨。在政策、技术、市场的协同作用下,绿色快递正从行业自律升华为社会共识。
      绿色快递再生资源
      2025-03-13 09:24:37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中国包装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华昭集团(中国包装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包装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中国包装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包装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10-82460369;邮箱:cheney.yin@chinaeol.cn。

    绿色包装评价创新中心二维码

    绿色包装评价创新中心

    订阅包装公示信息

    共享绿色创新发展

    参与绿色公益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