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科学家 | 广州大学刘鹏:高直链淀粉在生物基材料中的应用

2022.02.10 来源:中国包装网 阅读量:167

导读: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务院2025年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修改〈快递暂行条例〉的决定(草案)》。
青年科学家 | 广州大学刘鹏:高直链淀粉在生物基材料中的应用
2022-02-10 
核心提示:第七届国际生物基产业论坛暨产业应用展览会(2022年3月23-25日,宁波香格里拉大酒店)将隆重设置生物基化学品及材料论坛、生物基CASE论坛、青年科学家论坛、第二届绿色包装创新应用论坛4大论坛,同时进行FDCA以及聚酯闭门研讨、低碳可持续发展投融资峰会热门活动,同期举办2022生物基产业展览会!欢迎参会、参展与关注,报名及更多赞助/展位需求请扫码登记或联系主办方(DT新材料)!

    背景与挑战

  青年科学家论坛
 
  随着各国政府“限塑令”的出台,利用可再生天然高分子设计开发新型材料正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淀粉是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碳水化合物之一,价格低廉、可再生性、可降解、生物相容性好,可用于制备功能因子载体、组织工程支架、聚电解质、生物传感器、功能凝胶等新型材料,应用潜力巨大。
 
  高直链淀粉是近年来新培育出的天然淀粉品种。其线性淀粉链与纤维素分子链相似,因此制备的材料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和韧性。与普通淀粉相比,高直链淀粉在营养、食品加工、 药物和工业用途方面有诸多新应用。
 
  以淀粉在可降解塑料中的应用为例。淀粉可以通过热塑加工制成不同形式的可降解塑料。生物可降解材料具有来源广泛,包装丢弃后能够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与常规塑料相比,淀粉基可降解塑料的力学性能较差,且淀粉分子中大量的羟基使得淀粉材料具有亲水特性。
 
  全淀粉型塑料作为第三代淀粉基塑料,经过了填充型淀粉塑料、共混型淀粉塑料等发展阶段。其中填充性淀粉塑料并不能够达到完全生物可降解的水平, 以 PLA/淀粉为代表的共混型淀粉塑料,提高了淀粉材料的力学性能,降低了其亲水性能;但PLA分子多为线性聚合,几乎没有侧链活性基团,耐热性和机械强度较差,且成本较高。对于全淀粉塑料而言,如何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开发 进展
 
  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刘鹏副教授课题组以高直链淀粉为原料,制备了可降解、绿色环保的淀粉基自供电传感材料、柔性传感材料、压敏电池、阻燃胶粘剂等产品,拓展了高直链淀粉在生物基材料中的应用。
 
  刘鹏,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珠江科技新星、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广东省化工学会高校化学化工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会员。研究领域包括功能性淀粉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天然产物改性,主要是基于淀粉及天然多糖结构、加工、性质、应用之间的关系,围绕其材料加工性、功能性开展研究工作,主要成果是制备了可降解、绿色环保的淀粉基自供电传感材料、柔性传感材料、压敏电池、阻燃胶粘剂等产品,拓展了高直链淀粉在生物基材料中的应用。近五年主持国家级、省市级课题6项,企业委托项目2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共发表论文46篇,被SCI收录25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
 
  刘鹏副教授将出席Bio-based 2022 青年科学家论坛(3月24-25日 宁波香格里拉大酒店),于现场分享《高直链淀粉在生物基材料中的应用》,共拓高直链淀粉的创新应用!
 
  ★ 青年科学家 · 报告介绍 ★
 
  1、福建农林大学刘文地:棕榈油基高分子材料的高效制备与应用
 
  2、华南理工大学刘伟峰: 高性能木质素高分子复合材料
 
  3、厦门大学唐兴: 5-羟甲基糠醛 (HMF) 制备2,5-呋喃二甲酸二甲酯路径 (FDMC)
 
  4、清华大学张旭:低成本PHA生产技术与产业链概述
 
  5、华南理工大学叶健文: 新型PHA聚酯材料的低成本生物合成技术
 
  6、太原科技大学智丽飞: 糖基酰胺类表面活性剂的性能研究
 
  第七届国际生物基产业论坛暨产业应用展览会(2022年3月23-25日,宁波香格里拉大酒店)将隆重设置生物基化学品及材料论坛、生物基CASE论坛、青年科学家论坛、第二届绿色包装创新应用论坛4大论坛,同时进行FDCA以及聚酯闭门研讨、低碳可持续发展投融资峰会热门活动,同期举办2022生物基产业展览会!欢迎参会、参展与关注,报名及更多赞助/展位需求请扫码登记或联系主办方(DT新材料)!
 
  青年科学家论坛,以10分钟了解一个领域研究热点,生物基行业权威专家点评与建议,更有多重福利等您拿!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平台立场无关。

    相关阅读 更多

    正在热搜:绿色包装

    • 绿色快递:政策引领下的中国实践与突围之路

      当前,中国快递业日均业务量超3.5亿件,每减少1克包装材料就意味着年减碳36万吨。在政策、技术、市场的协同作用下,绿色快递正从行业自律升华为社会共识。
      绿色快递再生资源
      2025-03-13 09:24:37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中国包装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华昭集团(中国包装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包装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中国包装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包装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10-82460369;邮箱:cheney.yin@chinaeol.cn。

    绿色包装评价创新中心二维码

    绿色包装评价创新中心

    订阅包装公示信息

    共享绿色创新发展

    参与绿色公益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