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源芯动力打造闽南金三角新能源重卡充换电网络,赋能绿色物流

2025.03.18 来源:中国包装网 阅读量:19

导读: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务院2025年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修改〈快递暂行条例〉的决定(草案)》。
 
福建厦漳泉地区,土地面积仅占福建全省的五分之一,却贡献了全省46%GDP产值。在这片"闽南金三角"地区,启源芯动力以17座新能源电动重卡充换电站串联起三地港口物流、砂石料运输、钢厂短驳、石油化工等核心场景,建成闽南地区最长、辐射面最广的电动重卡充换电补能网络。
一、出港即补,无需绕路避免无效损耗
依托丰富的新能源电动重卡充换电补能网络规划、建设及运营经验,闽南组网北起泉州晋江324国道(泉州5座),贯穿厦门岛内岛外(厦门6座),南至漳州古雷石化基地(漳州6座),单边最长300公里,为三地运输企业提供更便捷、高效、更节能的补能服务。
厦门海沧站
以闽南组网中的漳州港——三宝铁路的钢铁运输补能线为例,漳州港1号站所在的成功大道,是漳州港出港车辆的必经之路。紧邻港口货源地的交通便利性,让所有服务港口运输的新能源电动重卡出港之际便能迅速接入补能网络,减少了车辆寻找补能点过程中的无效电能消耗,以补能效率的提升带动整体运输效率提升。
随着线路上龙海1号新能源电动重卡充换电站的投运,该条补能线的含金量还在上升。补能网不仅覆盖了以漳州港为起点,单边100公里范围内的产业集群,更因为补能线路与最优行车路径的精准匹配,港口运输车辆可沿S219道直抵铁矿石、砂石、煤炭等大宗商品消纳地,在扩大漳州港电动化公路运输与水路联运覆盖范围的同时,让运输企业拥有了更高效、更节能的补能保障,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二、衔接产业群,能耗降低效率不减
同样,组网中的泉州——厦门线的建设也同样彰显了启源在补能网络运营上的独到眼光。泉州晋江324国道2号重卡换电站位于“中国四大建筑陶瓷生产基地”的晋江市磁灶镇,毗邻晋江城市窗口的“北大门”池店镇。这一地理位置,是承接瓷砖成品集散、建材贸易向周边港口运输业务电动重卡车辆的理想补能点。
作为沿324国道建设的新能源电动重卡充换电站,该站不仅是连接厦泉两地新能源电动重卡运输的核心补能设施,更打破了换电重卡不能跑中长途的固有观念。磁灶镇瓷砖成品厂至海沧港单趟约160公里,如全程使用换电补能,每天可往返2趟,运营效率不比传统燃油差,但能耗费用却只有油车的三分之二,是实打实的“跑运输利器”。凭借24小时不间断的高效运营,这条干线上的各充换电场站,已然成为推动晋江这一工业重镇电动化转型的关键力量。
三、车储共用+分时定价,能源成本直降30%
启源在新能源电动重卡充换电干线组网上的科学布局,不仅有效解决了新能源电动重卡中长途运输的补能难题,还体现在资源的高效利用上。
在土地利用方面,启源充换电场站的车辆动线设计充分契合场地公共道路布局,无需另外规划换电车辆专用行驶路径,减少不必要的土地占用;在能源利用方面,启源芯动力则通过高度复用电池储能优势,结合峰谷电价策略,降低能源成本。这些土地成本、能源成本的降低,最终转化为客户的低成本补能,让运输企业在享受高效服务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赋能车队运营轻装上阵。
四、产品创新+智慧管控,保障企业稳定运营
启源在充换电网络运营中的能力,不仅体现在其广泛的布局和高效的运营上,更在于其对技术创新和智能化管理的持续投入。
通过灵活多样的新能源电动重卡充换电产品,启源致力于解决电动重卡充换电场站建设中电力容量受限及土地稀缺的问题,推动新能源电动重卡在中长途干线上的应用。依托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与集控调度中心平台,启源高效提升了电池的充电效率与整站服务能力,并通过智能微网与“网网融合”,降低了换电站对电网的依赖,进一步增强了补能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企业稳定运营。
五、全链条服务,让企业聚焦核心业务
“以点带线,以线成面,以面扩体。”从闽南组网的建设可以看出,启源芯动力不单单为新能源电动重卡提供能源补给,更是为大宗商品产业单位、大型运输企业、中小型车队提供了从低碳转型规划、运输线路策略、电池银行、选址建议、场站建设、电池资产运营维护等一系列在内的一站式电动化运输解决方案。从而让客户的精力全部集中于物流运输业务本身,解锁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密码。
厦门海沧站
未来,启源将继续优化中长途干线补能网络布局,以更加精细的布局和卓越的服务品质,为更多企业的绿色物流转型之路铺设坚实的基石,构建一个低碳环保、高效协同、可持续发展的物流生态!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平台立场无关。

    相关阅读 更多

    正在热搜:绿色包装

    • 绿色快递:政策引领下的中国实践与突围之路

      当前,中国快递业日均业务量超3.5亿件,每减少1克包装材料就意味着年减碳36万吨。在政策、技术、市场的协同作用下,绿色快递正从行业自律升华为社会共识。
      绿色快递再生资源
      2025-03-13 09:24:37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中国包装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华昭集团(中国包装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包装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中国包装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包装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10-82460369;邮箱:cheney.yin@chinaeol.cn。

    绿色包装评价创新中心二维码

    绿色包装评价创新中心

    订阅包装公示信息

    共享绿色创新发展

    参与绿色公益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