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水,网红的“源头活水”

2025.03.18 来源:中国包装网 阅读量:26

导读: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务院2025年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修改〈快递暂行条例〉的决定(草案)》。

上苍赐予的贡水河,其流汤汤,文明激荡。

贡水河,湖北省宣恩县人民的“母亲河”,一路欢歌,汇入滔滔长江,演绎着浓墨重彩的经典和未来。

贡水最是灵动,不似大江的桀骜,亦非汪洋的深邃。她不仅为当地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灿烂的文化,还为“仙山贡水·浪漫宣恩”文旅品牌享誉海内外立下赫赫战功。

以水赋能

贡水河,滋养了宣恩,创造了机遇,共生共荣。

俯瞰贡水河,一座座依次排列的桐子营电站、龙洞电站、洞坪电站雄伟壮丽、巍然屹立的堤坝,仿若点缀在贡水河上的天梯,驯服了汹涌流淌的河水,惠及民生、造福万家,为共和国的青春勾画出美丽的轮廓。

宣恩秉持“以水赋能,利赢未来”的发展理念,把流域梯级开发作为科学利用水能资源的主导模式,根据贡水河各段不同落差逐级修建水坝,达到河流水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不但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也为推动我国水电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宣恩在贡水河创造“一滴水发3次电”的奇迹,3座大中型电站总装机16万千万,为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命运转折,承载了厚重的时代意义。

19617月,宣恩探索开发水能资源。在上湖塘贡水河北岸,安装一台50千瓦的木质水轮发电机组,供县城照明用电。由此,拉开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水能资源开发序幕。龙洞电站是“七五”期间湖北省重点中型水库电站,装机2.6万千瓦,1995年竣工投产,打破了人们认为喀斯特地貌不宜建造筑坝蓄水电站的思维定式,洞开了武陵山区水电开发的大门。利用世行贷款建成的洞坪电站,成为宣恩在全省开明开放、水电开发和招商引资的典范。

宣恩在武陵山区最早探索实施贡水河四级翻板坝,通过调整翻板坝的开启和关闭,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调配。在湿地公园和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翻板坝调节水位和水流,为动植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城市的生态和休闲功能。翻板坝可根据洪水涨落自动调节坝面高度,确保洪水顺利排泄。也为水上活动和赛事,提供了极佳便利。

宣恩实施“治水兴城”战略,累计投入47.2亿元,采取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等举措,使得贡水河的水质常年保持在II级以上,Ⅰ类水质达到123天。贡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年吸引大量游客观光旅游。这里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全球200个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之一,有金雕、白鹭、黑水鸡、鸳鸯、灰鹤、猕猴等国家级保护动物,被湖北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湖北省观鸟基地”。贡水河深润滋养的,还有世界濒危物种、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桃花水母,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以独特的生命形成记录着地球生命的发展历程。

眼下,宣恩正在推进龙洞水库电站上游双龙湖旅游度假区和贡水画廊开发,积极参与清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紧跟忠建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宣恩县城市防洪隧洞工程等重大项目。‌‌

以水美城

水,是城市的灵魂。清澈的贡水河穿城而过,是宣恩这座品质之城的幸福之基、浪漫之源。

一座有水的城市,因为桥梁而有了诗意。宣恩县城正是靠一座座桥梁搭起四通八达,架起了城市的现代化。

走一座桥,看一处景。桥,在风景里。时光,惊艳在心里。桥,连接的不止是路的两端、水的两岸,也连接着一个城市的过去、现在、将来。形态各异的桥,或宽厚宏伟,或轻盈飘逸。除了实用的功能,更有艺术的魅力。

宣恩以空间均衡为引领,以水谋城,以水定城,以水美城,打造了兴隆老街、民族风情街、惹溪街、墨达楼、钟楼、音乐喷泉等数十个景点串联成珠,成就了仙山贡水旅游区建成湖北唯一以县城为核心的国家4A级旅游区。拥有近300年历史、“城标性”商圈的兴隆老街成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湖北省旅游名街,入围湖北省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十佳案例,“宣恩仙山贡水”获评“2024荆楚城市客厅展示”十佳项目。合理布局兴隆老街·城市客厅、游客中心、梦巢小镇、贡水半岛旅游港等项目,精心打造“六渡”“八楼”“十二桥”“水中月台”“百鸟归凤”“鼓琴之约”等景点,使城区与景区融合点亮宣恩触手可及的“诗与远方”。

贡水河上10多座卓尔不群、形制各异的大桥蜚声中外,从生存通道到精神脊梁,从文化交流到联通世界,与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城市气质华丽蝶变血脉相连,更是独一无二的迷人风景,也成了这座城市的符号,让世界看见“中国智慧”。

贡水河上的桥,各有各的风姿雅韵,各有各的历史重任。

贡水河特大桥是目前国内最大跨度的高速公路钢桁加劲梁斜拉桥,连通湖北、湖南、重庆,是武陵山区通向山外的交通大动脉。该桥四周云雾缭绕,“飘浮”在离地面300米的高空中。人民日报点赞这座“梦幻天桥”的壮丽景观,宛若仙境。

宣恩县城一桥,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桥,是“仙山贡水·浪漫宣恩”的标志性建筑,它连接兴隆老街与主城区,是观赏城市夜景的最佳打卡地。

文澜桥是侗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民间建筑之一,22架木排采用中国南方特有的穿斗式组合结构,整座桥重瓴联阁,层层叠叠,在碧波的辉映下,蔚为壮观。其独特的工艺和文化底蕴,成为中外民间交流重要的文化使者。该桥不仅方便两岸人员的出行,还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到黄昏,人们在这里聚集,桥的两头,老人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桥中间,孩子们打闹嬉戏;华灯初上,桥又成了恋人们的天堂。

县城二桥是连接县城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是城市交通网络的关键节点,畅连209国道。

墨龙桥借鉴了丹麦“哥本哈根圆桥”的设计元素,桥墩可通过远程控制实现90度旋转。

鸽子花桥的设计灵感来自宣恩县县花——珙桐。世界罕见的珙桐群落在宣恩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泛分布,其花序宛如一群群洁白的鸽子在枝头随风起舞,即将振翅高飞,故名“鸽子花”。该桥融合传统美学与现代工程技术,获全球未来设计奖金奖。

惹虹桥的桥梁整体如同倒置的彩虹,两端桥头采用民族风情的寨门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浪漫气息。漫步其间,既可体验小桥流水,又能近距离感受“龙游贡水”的壮观。

以水兴业

贡水河,不只是一条生态走廊,更是一条经济动脉。她见证一座山区县城的岁月峥嵘、高速崛起,与宣恩成为网红光环圈粉的知名打卡旅游景区和畅游湖北必到之地的蝶变同频共振。

贡水的基因是浪漫的,宣恩这座浪漫之城,犹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卷,精铸了“仙山贡水·浪漫宣恩”的多彩世界,让人“可亲近、能体验、想消费”,“居者幸福,行者向往”。

贡水河的精魂,绕不开水上的销魂。夜幕降临,一河璀璨,满城灯火,“歌舞升平逢盛世,丰衣足食享太平”。浓郁的土苗风情和宣恩薅草锣鼓、三棒鼓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眼惊艳,两岸的灯光秀如梦似幻,五彩斑斓的光影在水中摇曳生姿,与大型音乐喷泉的灵动水舞交相辉映,绮丽的景象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人水共欢。

乘坐“龙游贡水”,最教人痴醉。这条充盈满满诗意的河流,水脉藏着文心墨魂。“龙游贡水”可满足游客赏景、品茗、泛舟、亲水;入夜,寨遇广场的音乐会、篝火摆手舞、“蹦仙迪”,魅力夜游、活力夜娱、时尚夜演、美味夜食等多元消费新场景,营造出更高品质、更具特色的城市消费新空间、新体验、新模式。

贡水的性灵四时流转。宣恩打造全域、全季、全产业链的文旅新业态,“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赛事”,国家、省、州体育赛事、民族文化活动,“五一”“十一”、水上运动会、七夕水上女儿会、新春灯会,精品跌出。正在筹备湖北省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今年春节及元宵节活动期间,宣恩日均接待海内外游客25万人次,文旅持续火爆“出圈”。

浪漫多情的贡水河,风骨却是刚劲的。

宣恩以文旅品质的提升推动城市“内外兼修”“全域蝶变”,重构贡水河两岸文旅新场景,将8公里滨水岸线转化为“民族文化展廊”,不仅成为游客流连其中的旅游街区、夜晚打卡旅拍的“背景墙”,还成为民宿、酒店、餐馆、旅拍、民族工艺品及伍家台贡茶、贡水白柚、椿木营竹节参等名优产品聚集地,引领全县文旅产业发展呈现出“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的特征。

宣恩获评中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县,仙山贡水旅游区入选2024全国十大旅游目的地高质量发展经典案例,城旅融合发展案例获评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典型改革案例,跻身中国最美生态康养旅游名县、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正按5A级景区标准规划县城,推进“景城一体”“产城一体”发展,打造“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品质之城。实施浪漫温泉城、仙山贡水旅游区贡水河二桥至鸽子花桥段演绎等一批重大项目,打造“三天两夜”宣恩旅游精品路线。创新“赛事+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影视+旅游”等业态,谋划产品首秀、品牌首发、活动首展,推出一批游客青睐的“必点菜”“必去店”,做优宣恩夜宴、做特风情小吃街、做强烤活鱼特色品牌,打造大型美食娱乐综合体。争创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荆楚文旅名县,逐步成为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恩施州建设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板块,2025年接待游客突破14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亿元。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平台立场无关。

    相关阅读 更多

    正在热搜:绿色包装

    • 绿色快递:政策引领下的中国实践与突围之路

      当前,中国快递业日均业务量超3.5亿件,每减少1克包装材料就意味着年减碳36万吨。在政策、技术、市场的协同作用下,绿色快递正从行业自律升华为社会共识。
      绿色快递再生资源
      2025-03-13 09:24:37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中国包装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华昭集团(中国包装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包装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中国包装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包装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10-82460369;邮箱:cheney.yin@chinaeol.cn。

    绿色包装评价创新中心二维码

    绿色包装评价创新中心

    订阅包装公示信息

    共享绿色创新发展

    参与绿色公益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