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

2025.03.25 来源:中国包装网 阅读量:149

导读: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务院2025年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修改〈快递暂行条例〉的决定(草案)》。
 
近年来,随着虚拟货币、区块链概念的兴起,一些不法分子打着“虚拟货币”“区块链”的旗号,以高收益、高回报为诱饵,大肆进行非法集资活动,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扰乱了经济金融秩序。为切实提高大家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效遏制此类非法集资行为,特对这些风险情况进行如下提示。
一、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
早在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指出代币发行融资活动本质上是未经批准的非法公开融资行为,涉嫌多种违法犯罪活动。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最高人民法院等十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的非法性。
我国明确禁止任何机构或个人从事虚拟货币与法定的货币的兑换、交易、定价、信息中介等业务。任何代币发行融资(如ICO、IFO等)均属非法,相关交易合同不受法律保护,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
二、常见非法集资手段
1.虚假区块链项目包装
不法分子通常会夸大虚拟货币和区块链的应用价值,吹嘘其具有“去中心化”“高收益无风险”“国家支持”等特性,利用一些专业术语和复杂概念混淆视听,让普通民众难以辨别真伪。通过包装虚假区块链项目,谎称开发“革命性”区块链技术,编造白皮书、虚构应用场景,利用名人站台或空投“糖果”诱导投资,实际无技术支撑,资金用于“借新还旧”。
2.高额静态收益与传销返利
通过展示虚假的交易数据、盈利案例,吸引投资者参与,承诺给予投资者超高回报率,如每日返利、定期分红等,诱导群众不断投入资金。
一是“静态收益”:承诺“币值只涨不跌”“日息千分之一”等高回报,通过操纵价格制造虚假繁荣。
二是“动态收益”:以发展下线返利为诱饵,设置多层级的奖励机制,形成多层级传销结构,资金链断裂后跑路。
3. 伪造交易平台与跨境操作
搭建虚假交易所或APP,后台操控数据限制提现,最终关闭平台卷款潜逃。
利用境外服务器逃避监管,通过“对敲”模式非法换汇或转移资金,形成境内外资金闭环。
4. 蹭热点与概念炒作
假借“元宇宙”“数字资产”“财富分享”等新兴概念,虚构投资标的(如虚拟矿机、云养殖积分),实则无实体支撑。
三、风险防范建议
1.不参与、不轻信、不转账
牢记“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均属非法”,拒绝下载不明APP或加入投资群,警惕“高收益零风险”话术。
2. 核实项目合法性
通过官方网站查询募资主体资质,或咨询当地金融监管部门,确认是否具备金融业务许可。
对比回报率,若显著高于银行贷款利率(4倍以上)或企业正常利润(20%),极可能为骗局。
3. 保护个人信息与资金安全
避免使用个人银行账户进行虚拟货币交易,防止信息泄露或卷入洗钱风险。
4.及时举报与维权
发现可疑行为,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或处非牵头部门(财政局)反映情况,也可拨打12345热线反映问题,并配合提供证据。
四、典型案例警示
不法分子通过线上组建微信群、线下召开巡讲会等方式,诱骗投资者下载非法APP,购买其自创的非法虚拟货币,涉嫌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结语
虚拟货币投机炒作风险极高,法律明确禁止其金融属性。社会公众应提高警惕,理性看待技术概念,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自觉远离“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非法集资等违法金融活动。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平台立场无关。

    相关阅读 更多

    正在热搜:绿色包装

    • 绿色快递:政策引领下的中国实践与突围之路

      当前,中国快递业日均业务量超3.5亿件,每减少1克包装材料就意味着年减碳36万吨。在政策、技术、市场的协同作用下,绿色快递正从行业自律升华为社会共识。
      绿色快递再生资源
      2025-03-13 09:24:37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中国包装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华昭集团(中国包装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包装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中国包装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包装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10-82460369;邮箱:cheney.yin@chinaeol.cn。

    绿色包装评价创新中心二维码

    绿色包装评价创新中心

    订阅包装公示信息

    共享绿色创新发展

    参与绿色公益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