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次!冷冻海鲜外包装分离到新冠活病毒,这意味着什么?专家解读!

2025.03.26 来源:中国包装网 阅读量:19

导读: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务院2025年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修改〈快递暂行条例〉的决定(草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官网发布消息,在对青岛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调查过程中,从工人搬运的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到新冠活病毒,并证实接触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装可导致感染。
分离出活病毒,意味着什么?
专家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解释,“以往在外包装检测出来是病毒核酸,相当于病毒的‘残骸’,活病毒相比于病毒‘残骸’的传播性更高,不是活病毒的话,很难结合到细胞的受体,从而难以侵入到人体内。”
为何之前没有分离到活病毒却有感染者?
“通过接触冷链的食品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在早期接触的时候病毒还是活的,只是之前没有检测出来,但到后面的检测出来之后,已经不是活病毒了,它只剩下病毒‘残骸’了,核酸就是一个病毒的成分。”
冷冻海鲜还能够买吗?
对于普通人来说完全并不需要紧张,中疾控表示,普通公众接触或食用冷链食品的感染风险很低。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物品表面存活的病毒可能导致有效防护的易感接触者发生感染,感染风险人群主要为冷链物品从业人员。
7月22日,辽宁大连市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是最早被发现核酸检测阳性的案例之一,石某男性为某海产品加工企业员工,该企业从事进口及国产水产品加工、冷藏等业务。青岛此次疫情溯源为青岛港9月24日确定的两名无症状感染者董某某与陈某某。两人均为青岛港大港公司装卸工人。
疫情防控重点已转向“人、物并防”
中疾控表示,此次发现也提示在防范境外感染者输入的同时,需注意在境外被病毒污染的冷链物品将病毒输入的风险。
10月16日,国家邮政局办公室印发《疫情防控期间邮政快递业生产操作规范建议(第六版)》,提出边境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边境快件处理场所等国际邮件快件处理场所要加强消毒、通风等工作,严防境外疫情特别是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疫情通过寄递渠道输入。
关于秋冬季节的疫情防控是否需要重点关注进口冷链食品和跨国快递?专家表示,不单是在秋冬季,每个季节都要注意严防国际物流,因为国际物流快递物品处于密封状态,不会暴露在日光、紫外线等外界环境下,可以更长时间存活,尤其是冷链食品,因为冷链本身就是在冰冻环境下,处于低温的状况,所以每个季节都要重视。
专家指出,病毒存活是跟气温、湿度是有影响的,但并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但病毒在冷链这种低温的环境下,存活的时间确实要更长。但是在冷链环境下具体存活时间要长多少,暂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
目前,我国新冠疫情防控重点已从“防人”转向“人物并防”。9月7日,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出,对2020年5月1日以后进口的增量冷链食品,必须在其产品外包装上加贴“冷链食品溯源码”。9月28日,北京市商务局通知相关进出口企业,要加强境外源头防控,主动规避从疫情严重地区进口冷链食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进口食品各项替代方案。
专家提醒,应尽量避免海淘、代购国外疫情形势严峻地区的商品。通过电商、微商等渠道购买的生鲜产品,快递外包装如未消毒不要带入室内,接触外包装及生鲜食品后应及时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处。此外,食物煮熟煮透,确保食品安全。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平台立场无关。

    相关阅读 更多

    正在热搜:绿色包装

    • 绿色快递:政策引领下的中国实践与突围之路

      当前,中国快递业日均业务量超3.5亿件,每减少1克包装材料就意味着年减碳36万吨。在政策、技术、市场的协同作用下,绿色快递正从行业自律升华为社会共识。
      绿色快递再生资源
      2025-03-13 09:24:37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中国包装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华昭集团(中国包装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包装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中国包装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包装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10-82460369;邮箱:cheney.yin@chinaeol.cn。

    绿色包装评价创新中心二维码

    绿色包装评价创新中心

    订阅包装公示信息

    共享绿色创新发展

    参与绿色公益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