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经强:未来五年收藏高古玉投资的最好时期!

2025.04.01 来源:中国包装网 阅读量:43

导读: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务院2025年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修改〈快递暂行条例〉的决定(草案)》。
 
 
近年来古玉在拍卖市场的表现升温,首先,‌政策环境利好‌。文物法的修订与完善放宽了高古玉收藏与流通政策,市场活力将得到释放
近年来古玉在拍卖市场的表现升温,首先,‌政策环境利好‌。文物法的修订与完善放宽了高古玉收藏与流通政策,市场活力将得到释放。其次,‌文化复兴推动‌。传统文化全面复兴,政府和社会增加文化活动、展览、教育等方面投入,古玉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价值会被深入挖掘,公众关注度与认同感也会提高。
高古玉收藏市场法律地位、投资潜力等多方面信息,结合当前行业趋势分析,五年内可能确实是收藏高古玉的窗口期,但需谨慎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
一、高古玉的稀缺性与文化价值驱动升值潜力
1. 存世量稀少,资源不可再生
高古玉主要指汉代以前的玉器,多为出土文物,历经战乱与朝代更迭,传世品极少。加之国家文物保护法对出土文物交易的限制,合法流通的高古玉更显珍贵,形成“物以稀为贵”的市场基础。
例如,2024年嘉德香港春拍中,一件汉代白玉带沁凤凰以1863.6万港币成交,印证了高古玉的市场热度。
2. 文化内涵深厚,国际认可度高
高古玉承载着早期中华文明的宗教、神权、礼仪等文化信息,被国际藏家视为顶级奢侈品。海外拍卖市场屡创高价(如西汉黄玉带钩以82.5万英镑成交),而国内政策逐步调整可能进一步释放其价值。
二、政策与市场环境的双重机遇
1. 国内政策逐步松动的预期
当前国内高古玉拍卖市场尚未完全放开,但民间收藏需求旺盛,隐形交易活跃。随着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的完善和市场化探索,未来高古玉的合法流通渠道可能拓宽,推动价格回归合理区间。
2. 市场价值洼地的投资机会
目前明清玉器占据拍卖主流,高古玉因鉴定门槛高、政策限制等原因价格被低估。随着藏家认知提升和资本介入,其价值有望重估。例如,2009年纽约拍卖会上红山文化玉器创纪录成交,预示长期升值趋势。
三、风险与挑战需谨慎应对
1. 法律与来源合法性风险
出土高古玉受《文物保护法》严格管控,私人交易需确保来源合法(如传世品或海外回流),否则可能涉及法律问题。建议通过捐赠、拍卖等合规途径操作。
2. 鉴定与真伪难题
高古玉仿制品泛滥,且缺乏科学鉴定标准。藏家需深入研究各时期工艺特征(如砣工、沁色),并选择权威机构或专家辅助鉴定,避免高仿品风险。
3. 价格波动与流动性限制
高古玉交易多依赖私下渠道,流动性较低。短期内政策若未放宽,可能影响变现能力,需长期持有以待市场成熟。
.
四、收藏建议与策略
1. 聚焦“美、好、古、稀”四要素
选择艺术性强(纹饰独特)、品相完好、年代久远且存世稀少的精品,如战国龙凤佩、汉代玉雕等,此类作品升值空间更大。2. 多元化渠道获取藏品
关注海外回流文物、家族传承品或考古研究机构释出的非出土玉器,降低法律风险。同时参与知名拍卖行专场(如嘉德、保利、中藏)提高真品概率。
四、收藏建议与策略
1. 聚焦“美、好、古、稀”四要素
选择艺术性强(纹饰独特)、品相完好、年代久远且存世稀少的精品,如战国龙凤佩、汉代玉雕等,此类作品升值空间更大。2. 多元化渠道获取藏品
关注海外回流文物、家族传承品或考古研究机构释出的非出土玉器,降低法律风险。同时参与知名拍卖行专场(如嘉德、保利、中藏)提高真品概率。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平台立场无关。

    相关阅读 更多

    正在热搜:绿色包装

    • 绿色快递:政策引领下的中国实践与突围之路

      当前,中国快递业日均业务量超3.5亿件,每减少1克包装材料就意味着年减碳36万吨。在政策、技术、市场的协同作用下,绿色快递正从行业自律升华为社会共识。
      绿色快递再生资源
      2025-03-13 09:24:37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中国包装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华昭集团(中国包装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包装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中国包装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包装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10-82460369;邮箱:cheney.yin@chinaeol.cn。

    绿色包装评价创新中心二维码

    绿色包装评价创新中心

    订阅包装公示信息

    共享绿色创新发展

    参与绿色公益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