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绿色转型 我国快递包装治理驶入“快车道”

2025.04.22 来源:中国包装网 阅读量:10

导读: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务院2025年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修改〈快递暂行条例〉的决定(草案)》。
      
       近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快递暂行条例〉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发布,《决定》对2018年施行、2019年修改过个别条款的《快递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行了修改完善,填补制度空白,为快递包装治理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对于推动快递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快递业迅猛发展,2024年业务量达1750亿件,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人均接收快递超120件,但同时也带来包装物大量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等突出问题,需要通过完善制度等多方面措施综合施策、系统治理。
 
  国家邮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修改本着急用先行原则,主要针对快递包装问题进行专项修改,未涉及《条例》其他内容,在总体思路上主要把握了以下三点: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快递包装带来大量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等问题,健全完善包装管理相关制度机制,为推动快递行业绿色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二是坚持系统观念,围绕快递包装设计、生产、使用、回收、处置等环节完善制度措施,明确企业以及政府、行业组织、快递用户等各类主体的责任,力求形成全链条治理合力。
 
  三是坚持规范引导并重,统筹考虑行业实际和企业承受力等因素,在增强刚性约束的同时发挥好法律制度的引导功能,营造推动绿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邮政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潘迪表示,《决定》对快递包装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定,标志着快递包装治理的法治保障逐步走向完备。特别是以新条例为核心的法律制度与标准体系链接互动、衔接配合,形成了行为模式与技术要求相结合的包装行为规范体系,必将对快递包装绿色发展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
 
  快递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民生,已经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业态,也日益成为惠及广大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快递包装治理工作。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于快递包装物的使用、回收作出规定。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加强商品过度包装治理的政策文件,明确了快递包装治理的具体举措。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制定了《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对于邮件快件包装物的使用、包装操作及监督管理作出规定。
 
  此外,国家标准委还发布了《限制快递过度包装要求》《快递包装重金属与特定物质限量》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快递封装用品》《快递循环包装箱》《邮件快件循环包装使用指南》等推荐性国家标准,为规范快递企业及其工作人员的包装活动提供技术指引。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表示,快递包装具有使用量大、涉及面广、责任主体多、循环链路长的特点。修订后的《条例》明确了有关政府部门、快递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商品生产企业、包装生产企业、快递行业组织、消费者等责任主体在快递包装设计与制造、减量与替代、作业与流通、废弃与回收、再生与循环等全链条各个环节上的不同责任,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履责、行业自律、公众参与”的快递包装绿色发展格局。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平台立场无关。

    相关阅读 更多

    正在热搜:绿色包装

    • 绿色快递:政策引领下的中国实践与突围之路

      当前,中国快递业日均业务量超3.5亿件,每减少1克包装材料就意味着年减碳36万吨。在政策、技术、市场的协同作用下,绿色快递正从行业自律升华为社会共识。
      绿色快递再生资源
      2025-03-13 09:24:37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中国包装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华昭集团(中国包装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包装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中国包装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包装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10-82460369;邮箱:cheney.yin@chinaeol.cn。

    绿色包装评价创新中心二维码

    绿色包装评价创新中心

    订阅包装公示信息

    共享绿色创新发展

    参与绿色公益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