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家印刷企业的做法很值得学习!

2024.01.24 来源:中国包装网 阅读量:357

导读:国务院总理李强3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务院2025年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修改〈快递暂行条例〉的决定(草案)》。
                                这三家印刷企业的做法很值得学习!
       在当前苍南印刷业市场萎缩,不少企业生存状况很不景气的情况下,有部分企业却生产忙碌,发展势头强劲,成为苍南印刷行业中的佼佼者。他们成功的经验值得宣传学习。
  1、跨越式发展的样本——诚德包装。浙江诚德包装有限公司自2008年产值4500万元跨入苍南县工业企业百强榜后,每年以30%左右的增长速度在跨越式发展。2014年突破3亿元大关,连续七年以跨越之势迅猛发展。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增13%,他们的成功经验最关键的是对印刷业专心、专注、专业。俗话说:蜈蚣千条脚,只走一条路。诚德公司发展的经验就是一心一意搞印刷,专心致志拓市场,集中精力抓人才培训,抓技术改造,抓科学管理,致力企业做强做大。企业没有受资金链、担保链影响,在当前印刷业增长十分乏力的情况下,依然交出了一份令人炫目的成绩单。
  2、创新“互联网+”产品的样本——华旭实业公司。今年,浙江华旭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介梁带领设计团队创新推出“AR3D互动”笔记本。只要打开智能手机,将笔记本封面的彩色图案来摄入手机,彩色图案中的小鸟、蝴蝶就会展开翅膀活灵活现地飞起来,艳丽的花朵会盛开怒放。华旭实业公司创新的这种笔记本在今年香港国际礼品展上,受到了国内外广大客商的关注,订单像雪花般飞来,企业一片繁华的生产景象。
  华旭实业公司“AR3D互动”产品开发成功,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的信息经济大时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发展正对传统印刷的发展方式带来了颠覆性、革命性的影响。印刷业已经开启了多元化竞争的模式,与以往拼设备、拼价格的粗放式竞争不同,如今的竞争更多地是在拼技术、拼软件、拼运营模式等综合实力。因此,企业要树立新思想,开拓新思路,避开产品同质化恶性竞争,大力发展创意产品。印刷产品的灵魂在于创意。企业要发展,必须在增加印刷产品科技含量,满足个性化需求上下功夫,努力站在印刷产品发展的前沿阵地,取得自己的竞争优势。
  3、优势互补联合发展的样本——品诚包装。新雅集团是我县最早出现的联合发展的先进典型。此后,十几年中,苍南印刷企业中不断出现裂变、分家现象,很少有企业联合。前两年,几家卷筒印刷企业曾经想联合发展,后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去年,我县出现了两家联合发展的企业。一家是由37家个体户、小作坊企业联合成立的苍南县鑫联印刷制版有限公司。另一家就是浙江品诚包装有限公司。这家企业是由原来温州侨泰包装有限公司、浙江共和包装有限公司、苍南县运城彩印包装有限公司等几家公司在去年联合组建的一家印刷包装企业,位于县城灵溪镇高速路口工业园区。联合前,几家企业中,有的企业做编织袋,有的做纸塑产品,有的做塑料彩印。每家企业产值在1-2千万左右。在印刷包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他们几位原来有过合作关系的企业家认识到,在新形势下不走优势互补、联合发展之路,企业很难生存。因此,他们经过认真的谋划,联合兼并,提出了“品质之本,诚行天下”的办厂宗旨,投资1.2亿元,将一座5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盘下来,购进了苍南县第一台能印1.5米宽的六色柔印机,于去年10月开始投入生产,并努力在产品上创新,在营销上创新,在管理上创新,把企业做强做大,预计今年产值可达1个亿。他们的目标,在灵溪建一个像诚德公司一样的软包装印刷企业。目前,浙江品诚包装有限公司硬件设施很好,刚起步发展,如果在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上再上一层楼,就会发展得更好。
  当然,我县印刷企业中各类先进典型企业很多。如新雅、富康、曙光、联华恒越、盛高、豪格、申士、金燕等企业都有自己的特色,也有不少经验值得总结宣传。但诚德、华旭、品诚三家企业的特点非常显著,可以说,他们代表了今后印刷包装业发展的一种趋势,一种发展方向,办企业要专注,要创新,要合作,要适应“互联网+”新时代的要求。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平台立场无关。

    相关阅读 更多

    正在热搜:绿色包装

    • 绿色快递:政策引领下的中国实践与突围之路

      当前,中国快递业日均业务量超3.5亿件,每减少1克包装材料就意味着年减碳36万吨。在政策、技术、市场的协同作用下,绿色快递正从行业自律升华为社会共识。
      绿色快递再生资源
      2025-03-13 09:24:37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中国包装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华昭集团(中国包装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包装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中国包装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包装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10-82460369;邮箱:cheney.yin@chinaeol.cn。

    绿色包装评价创新中心二维码

    绿色包装评价创新中心

    订阅包装公示信息

    共享绿色创新发展

    参与绿色公益行动